作者丨陶辉东
在黑天鹅肆虐的2020年 从危机中可以得到什么财富
黑天鹅是2020年任何论坛都避不开的话题。尤其是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,是几十年来都没有先例的重大黑天鹅,无论是多资深的投资人或企业家,都是第一次经历。巴菲特说不要白白浪费一次危机,从这样罕见的危机中,可以得到哪些经验和教训?
西贝餐饮集团创始人贾国龙坦言:“如果没有疫情,我们还在很骄傲原地踏步。”
我们做企业的也需要一场危机,一场危机让我们一下清醒了很多。危机没有来之前,我们一直认为餐饮行业,就是现金流行业,只要你认认真真做,别乱做,还是很健康的。餐饮业嘛,就是生菜做成熟菜,五毛卖成一块,我们从里面挣一毛钱。也不能发展太快,我们就是扎扎实实的做,做了32年了,规模也不是很大,300多家店。
结果疫情来了之后发现根本不是这样,我们账上的钱根本不够发三个月工资。我们平时跟银行也不怎么打交道,账上只有2亿多资金,一个月工资发1.6亿左右,三个月就要发5亿多资金。因为疫情来得太突然了,我们本来准备过年好好做生意挣点钱的,结果突然停了,一点预感都没有。武汉封城,所有的门店都关了,我们有1万多员工关在宿舍,恐慌是自然的。
但是此时此刻我是乐天派,疫情逼出了我们很大的能力,如果没有疫情,我们还很骄傲的在原地踏步走。
加华资本董事长宋向前则认为,其实现在面临的已经不是黑天鹅,而是灰犀牛了。黑天鹅是完全不可预知的,而灰犀牛虽然罕见,但它就在那里,就看躲不躲得过去。
过去大家觉得古典经济学里面黑天鹅很多,现在中国其实到了灰犀牛比较明显的阶段,风险其实一直在那里,就看躲不躲得过去。我个人不是特别乐观,我觉得大概率躲不过去,那么我们就要争取做受伤最小的那个。
加华资本是中国消费行业的投资老兵了,大消费与现代服务业如果不行,中国经济会很麻烦,第一是就业问题,第二是中小民营企业问题,第三是民生问题。今天讨论有没有黑天鹅已经没有必要了,我个人认为灰犀牛就在那里蹲着,我们能不能绕开,在既定的风险面前有多强的反脆弱力?如果绕不开,如何通过对自我认知的刷新、对企业模式的再思考,从而最大可能地减少损失?这是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点。
但是作为20多年都坚持价值投资的人,我对中国的未来仍然长期看好。这就好比,过去中国在市场没有完全实现自由竞争、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,单腿拄拐参加了奥运会,还拿了亚军。如果我们是健康人、正常人,能够两条腿跑步去参加奥运会,成为世界冠军指日可待。基于这个条件,我个人认为看多中国长期来看是正确的方向。
招商资本首席执行官张日忠认为自己是现实派,不管是否有黑天鹅、灰犀牛,重要的是认清现实,坚持自我。
我向来是现实派,偏乐观一些。现在整个全世界都是一地鸡毛,但是方向和趋势是不变的。比如说黄河从青藏高原一路向东,奔向大海,但是过程当中河水十八弯,那么多弯弯曲曲的,整个过程都不是很顺的,我们的经济也是这样。今年黑天鹅也好,还是别的什么也好,我们是要认清现实,坚守自我。
在不确定当中寻找确定问题,这是我们应该做的。还是回到常识和规律,做好我们的投资,看好组合,现金流比较好的(资产),不管经济怎么发展变化,波动不会很大,这样我们不管任何时候抵抗能力比较强,所以我个人是现实派。
同创伟业董事长郑伟鹤谈了三点:底线思维、使命感、平常心。机构应思考如何在不确定的疫情、不确定的中美关系中生存,尽管面临黑天鹅,也要继续保持使命感,在投资中坚持。
第一点,核心其实就是底线思维。机构能不能生存,或者能不能在不确定的疫情中、不确定的中美关系中生存,比如说我们投了跟华为相关的公司。这些需要我们思考,需要我们有底线思维。疫情的不确定性,中美关系的冲突可能正在展开,而且可能还比我们想象中的恶劣。中国整个科技界受到冲击有多大,我们受到冲击会有多大,我们整个行业要有底线思维。
第二点,尽管面对黑天鹅,面对不确定,我们还是要有使命感,我们的使命就是通过经济的转型,支持中国高科技的发展。我们在投资上坚守了20年,后面的20年怎么做得更扎实?我们投了500家左右的企业,怎么更好地服务他们?包括在这次疫情中的我们应承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,怎么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。
第三点,我们还是保持一个平常心,目前来讲心态已经很好了,我们在座的都是头部机构,怎么在平常心中又保持进取的状态,更好的引领团队,引领整个行业,怎么做好自己,确确实实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。总的来说,我不算乐观,也不悲观,最关键的还是做好自己。
鼎晖投资创始合伙人胡晓玲认为,过去的经验表明,每一次危机都是头部企业扩张的机会。鼎晖投资的头部企业,无论是在疫情期间还是疫情后的恢复速度,都要比市场平均水平优秀10-15个百分点。
第一件事是头部企业加速整合的机会肯定出现了,每一次危机都是这个过程——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增加。一个典型的例子,10年前我们投链家的时候,当时链家主要在北京市场,因为房地产周期多,两三年一次,每次周期之后,链家的市场份额都有至少5%的增幅,今年链家(现在叫贝壳)交易金额目标是3万亿的规模。我们投的好几家企业员工数都是10万人级别,这些企业都是所在行业的头部公司,它们在疫情期间的表现比市场平均情况好,3月份起之后每月恢复的速度也比市场平均高10-15个点,从而印证了头部企业份额增加这件事。
第二件事是人们会在危机之后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,这件事的影响会更长远。我原来觉得自己挺理性乐观的,但过去几年一直被别人认为过度保守。我一直觉得肯定会有这么一次经济危机或下行的到来,就像日本90年代。我是做消费领域投资的,之前市场所有的迹象:过度消费、财富高速成长带来的畸形消费比比皆是,这些是看得到的。这些东西一定会放缓或停下来,因为它不正常。
记得一个国际友人说过,世界上几个经济体都是在经济危机开始以后,人们才真正的知道什么是幸福,知道自己要什么。那种跟着别人盲目走的畸形消费变少了,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。
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表示,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,健康比什么都重要。黑天鹅能够短时间内摧毁一家企业甚至一个行业,因此企业的生存能力比发展能力更重要。
这个疫情我看到三点,第一,你会发现企业和人一样,健康比什么都重要,大企业和小企业都一样;第二,免疫力最重要,现金流是免疫力的基础;第三,为什么我们老出不了百年老店,因为我们往往只重视发展而忽视生存能力的构建,长周期来看,一个企业的生存能力比企业的发展能力更重要,也许命中注定你的公司不可能成为大公司,但是要把小公司的事情做好。
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表示,对互联网行业来说,疫情期间的确面临很多考验,但也有一些机会,生鲜电商、在线教育、协同办公都迎来一些利好。
美国最近疫情也是很严重,线上生鲜蔬菜销售已经超过了超市的销售。今年5月份,全球电商对比去年翻了一倍,中国也是一样。总体来看,生鲜电商、在线教育、协同办公都有受益。
今年因为疫情,中国的协同办公加速很快,现在很多企业的员工都说,能不能在家协同办公,在家办公的效率和用户习惯都有比较好的表现和提升。这对办公楼、线下共享办公空间都会有一些影响。本来要扩办公室的公司现在不扩了,租的一些办公楼可能就退掉了。很多都是协同办公,一些会没有必要非得见面开了,先开网络会议,网络会议开的靠谱了再见面聊一聊。
还有一些CRM公司,以前中国老板不愿意花钱买CRM,现在都愿意花钱了。销售上有明显的提升。
渶策资本创始合伙人甘剑平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。甘剑平表示,现在每天思考的问题是,经过这波疫情,用户的习惯或者是消费者的习惯会不会有大的变化,有哪些行为会成为未来的趋势。
这场疫情在客观上,对我们很多投资的互联网公司、线上的公司从商业层面反而是带来利好,例如B站流量又创历史新高。
回到现在来看,我们每天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,经过这波疫情,用户的习惯或者是消费者的习惯会不会因为这个疫情有大的变化,有些行为可能会成为新的趋势。
比如说越来越多的人在zoom上开会,发现这样越来越好,中国传统的商业文化需要面对面,握着手,看着眼睛,吃个饭,喝个酒,把这个事情谈成。以前吃三顿饭完成,现在经过zoom交流两轮,最后吃个饭,喝个酒把这个事情完成了。
今年中国在高端消费品的上面是有所增长的,说明我们财富积累是确定的,茅台作为一个高端消费品可能也会更多的引入到家庭的餐桌上,而不是作为一个商业交往的品类。我觉得这些行为都有可能改变,未来还会有很多新的机会。
募资难题:缺乏长线资金 民间LP挤出市场
风险投资残酷的一面在2020年显露了出来。对人民币基金来说,2020年募资更是前所未有的困难,大批中小GP断粮。那么在LP眼中,在这样的极端市场环境中,什么样的GP才是值得它们支持的呢?
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从GP的角度谈到目前GP面临的募资困局,他表示,现在纯市场化的LP越来越少,国资LP占了超过一半的比例,长线资金因为税制的原因没有进入这个行业的动力。
实际上这几年创投环境面临很大的问题。比如说募资,现在纯市场的LP越来越少,今年第一季度的数据,增量资金中超过一半来自于国有LP,这是挺可怕的数据,国有的LP多了以后,市场化LP占有率就低了。
资管新规以后,原来我们容易募到的资金进不来了,主流资金进场受阻。银行的钱进不来了,被资管新规一刀切死。现在长线资金也没有人愿意进来,保险、社保、地方养老基金可以进股市,但是不让进创投行业。投中要多呼吁呼吁,如果主流资金不进入这个行业,这个行业会萎缩的很厉害。
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税收。个人LP进来,承担的税收最少就是35%,不管是按照基金征收还是按照项目征收,实际承担的税负最少35%,你买股票就不需要任何税负。现在税负体系、征管体系造成了民营LP进入这个领域的意愿大幅下滑,所以行业在萎缩。
疫情以后这些问题都暴露出来,人民币基金现在到了瓶颈期。长期看这次调整是有必要的,淘汰掉大量没有实力的GP。但是如果这个融资结构不改变,长线资金不进来,怎么可能投出伟大的企业?
广金基金总经理鲁勇葳对此表示赞同。他表示,各种扣除各种税费之后,一级市场不仅仅是周期比二级市场投资慢很多,回报也不见得有优势。国家应该在税收、政策上支持PE,要不然真的会比较难。
我以前是做二级市场投资的,在做一级市场之后,我发现一级真不如二级收益高,这不是快钱的问题。你算一下税率,35%就去掉了,管理费2%,5年10%就没有了。carry再去掉20%,那还挣什么钱呢?
鲁勇葳也非常坦率的表示,小型GP恐怕比较难在这次危机中生存下去。
去年我们遴选子基金,入围21个GP,但真正拿到钱的,基金募集成功的,从去年到现在是个位数。我们也很着急,想把资金配出去。
我们制定了一个政策,规模10个亿以下的GP就不要来找我们了。为什么?因为我不知道你能活几年。小的GP我们不太支持了,哪怕是很有特色的GP。10亿以上的GP找我来谈,越大越好。
为什么募资这么难,因为现在LP太少,导致省配一级、市配一级,国家级的再搞一点,都是这个策略。我发现,管理规模很大的GP,现在对我们1个亿、2个亿的出资也很重视,人民币基金现在确实挺难做的。
元禾辰坤高级合伙人王吉鹏坦言,中国市场不需要那么多GP,疫情会加速优胜劣汰。很多新入行的GP,两年半的时间募不起来一只成规模的基金,有些GP就转FA了,这是残酷的市场现状。
从去年基金业协会的数据可以看到,大概2万多家GP,过去几年数字没有增加,在减少。2万多家GP里面,基金管理规模超过10亿的可能只有11%,差不多就是2000多家。总体其实是小和散,因为2015年开始,人民币资本市场有很多新的GP入行。我们认为市场不需要那么多GP,这轮疫情会加速优胜劣汰,优胜劣汰以后,这对我们来说是好事,某种程度上市场帮你淘汰一批。
我们今天看到很多GP,可能是从2017年资管新规之前入行,到今天越来越难。这样的基金,很多在两年半的时间募不起来一个成规模的人民币基金,只有管理存量基金。如果存量不够大的话,就很难维持。你会发现业内有些GP就转FA了,这是很残酷的市场的现状。
我们今天看到所有的白马,像红杉和高瓴也好,还在融特别大的基金,他们把市场上剩余的钱全收走了。
金财投资总经理尤兆祥强调,GP要在这个时代生存下来,必须对所投资的领域非常专业,能够做到赋能式的投资,形成产业协同。
什么样的GP在这个时代能够生存下来,首先你对投的领域得专业。我们现在也关注管理人的团队,特别是核心团队成员的过往经历、履职经历等等。投资一定是赋能式的投资,对你投资的标的形成一种赋能,形成产业协同。做GP,做投资,你一定得能给投资的标的企业有一些赋能。
这次疫情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们冷静思考,很专业、很细分的专业团队,在提升自己的内功方面,还是需要加强。
另外我真的不太希望GP多拿政府的钱,政府的钱不好用。市场永远是对的,不要抱怨市场,市场是有自己内在的规律,危中有机是对的。
我们也有一个调整,比如说产业的并购。现在江苏有很多优质的隐形冠军企业,上市公司未来就有这个诉求,在产业链上可以寻找一些优质的标的,所以可以为GP提供非常好的投资空间。
阅读完莫急走
想获得媒体报道,请联系:wujinna1015
想了解PR、融资服务,请联系:renguozhou2019
想加入创业社群,请联系:liuxiao201492
想进行市场合作,请联系:liuxiao201492
(加微信请注明公司、职位、事由)